1. 首页 > 四字名 >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大全

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蜂为什么改名叫鹈鹕了?

前新奥尔良黄蜂队是在北京时间2013年1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球队改名为鹈鹕队,并发布新队标。球队的新名称、队标将在2013-14赛季起开始使用,队标的颜色为蓝、金和红色。至于为什么要改名为鹈鹕队,这得追溯到前身的黄蜂队。这是因为黄蜂队在1987年4月22日加入NBA开始,当时还是在夏洛克并不在新奥尔良,2002-03赛季从夏洛克搬到了新奥尔良,并于2005年,选中当家球星克里斯保罗,开启了新的航程,但由于几年的季后赛战绩不如意,所以在2011年12月14日,保罗被交易到洛杉矶快船队,而在这期间,新奥尔良黄蜂队一直没有老板,是由联盟托管,直到2012 年4月16日,NFL圣徒老板汤姆本森买下被NBA托管的黄蜂队后,汤姆本森就一直想给这个球队改一个新名字,经过精心选择后,于2013年1月24日正式宣布球队改名为鹈鹕队!至于夏洛克山猫队改名为夏洛特黄蜂队,这里的原因:一则是当地球迷希望改名,毕竟前身就叫夏洛特黄蜂队;二则是球队老板迈克乔丹的考虑,以前的夏洛特山猫一直战绩不佳,希望通过改名来提升球队的气势,而且改名后的夏洛特黄蜂队,明显战绩不错!

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大全

鹈鹕的前身叫夏洛特黄蜂队,这支黄蜂队于1987年进入联盟,刚开始的主场在夏洛特,所以他的名字叫夏洛特黄蜂队,但是到了2002-03赛季,黄蜂主场搬到了新奥尔良,所以他又叫做新奥尔良黄蜂队。

后来到了2013年,或许球队的领导觉得黄蜂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他们在2013年的一月更名为新奥尔良鹈鹕队

如何看待足协新政,严格规范职业球队名称?

谢邀,我分两个方面来聊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这个新政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职业联赛的发展趋势来看,俱乐部名字中性化非企业化是必然趋势,只有俱乐部扎根于当地,并且稳定住名称不变,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本土球迷,才能培养出死忠球迷。只有这样,俱乐部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地,才能真正的长远发展下去,才不会因为投资人变化导致球队名称就跟着变化。

对比那些成功的欧洲五大联赛,都是有那些持续稳定的球队才有了联赛的繁荣,哪有俱乐部名字被冠上企业名称的?

日本联赛在 20 年前也有类似的政策,也是行政推动,仙台七夕、横滨水手都是当时改名后的产物,这一次足协的政策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个新政只是第一步,足协的任务还很重很重。

现在一家企业冠名中超球队,主要都是看重球队名称给自己企业带来的巨大广告效应和影响力,正是因为有广告作用,他们才愿意投资球队。

而这折射出的正是中超盈利的问题,现在的中超基本还是一个烧钱的状态。强如广州恒大,从《全球体育工资调查》(GSSS)中可以看到,过去的一年里,广州恒大收入只有 6400 万英镑,而支出却达到了 1.6 亿英镑,可想而知,其他球队是一个什么状况,根本不赚钱。

中超球队都不赚钱,投资人目前最大的回报就是球队名称的冠名权。而现在足协的政策就是要把球队冠名权拿回来,要求球队名称必须中性化、非企业化。

规范是必要的,但最主要是要适合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踢球,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自己心中的主队,例如恒大,国安,鲁能等等。怎样才算是规范不能盲目下决定,足球需要传承,需要底蕴。为什么现在一说起恒大的七连冠老球迷就会想起以前的大连万达而不是大连,个人认为健康的保持一个球队的文化才是最主要的。

关于规范中超俱乐部名称的要求,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三条中就明确要求,“鼓励地方政府创造条件,引导一批优秀俱乐部相对稳定在足球基础好、足球发展代表性和示范性强的城市,避免俱乐部随投资者变更而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同时,《方案》还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打造百年俱乐部。

到了2016年底,中国足协又颁布了新制定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足球俱乐部转让规定》,其中明确提到了俱乐部名称的中性化——“因转让而变更俱乐部名称及简称的,应当符合《中国足协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规范》以及国际足联、亚足联关于俱乐部名称的要求。”

可见,“中超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或中性化”的议题,其实是在不断地推进过程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的联赛还未结束,足协就心急火燎地展望明年、更加严格地规范俱乐部改名了——到了明年,国家层面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已经面世3年,你们中超俱乐部要是还挂着一堆赞助商的名字,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

所谓的名称“中性化”,实质就是俱乐部的“去资本化”和“属地化”,让足球回归与运动的本质,减少被资本异化或绑架的危险,而更加突出俱乐部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球迷们耳熟能详的欧美豪门,皇马、巴萨、曼联、米兰……莫不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地标级”符号,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早已经超出竞技体育的范畴。哪怕奥迪、雪佛兰、Bwin给的赞助费再多,他们的名字也只能出现在球衣广告上,而绝不会跟在俱乐部名字的后面。

当然,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是跟一个国家和地区足球发展的历史和积淀有关。欧洲五大联赛的球队,多是百年老店或者几十年的招牌,这些俱乐部诞生之时,往往都是这个地区有着相同背景或属性的球迷们自发组合而成。资本的赞助,却是最近二三十年才逐渐成为气候。其时,不论是俱乐部、球迷、媒体还是赞助商,都早已认可了“俱乐部是城市代表的公益属性”这一概念,既无欲望也无必要,在俱乐部名称之后加上赞助商的名字。

而中超则不然。中国足球职业化始于1994年,至今尚未而立。甲A伊始,筚路蓝缕,全靠各家金主的“施舍”,这些俱乐部才能在职业化的道路上顺利前行。而赞助商的要求也很单纯和明确——就是要出名。毕竟,有了知名度,其他一切才有可能。这样就造成了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名称跟“金主爸爸”密不可分的现状。同理,跟中超发展类似的近邻J联赛和K联赛,其俱乐部名称中都是带着赞助商的名字。

其实足协管的有点多了、尤其在中国足球没有完全走向良性循环的时候应该继续探索,或是学习国外足球先进国家的对俱乐部的管理。俱乐部繁改名不是坏事说明关心、热爱、参与足球的人和企业多了,何乐而不为呢?

西乙和中超谁更牛?

从观众人数、转播费、影响力、明星球星的人数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等这些非竞技因素来看,肯定是中超更牛,且牛得多得多。

与竞技因素有点点关的,包括赛事组织,草皮维护等这些因素,西乙作为西班牙职业足球的次级联赛,要比中超更好一点。

到球队实力方面,如果按中超规则,西乙球队要强于中超球队。为何这么说?理由如下:

足球是场上11人踢,中超要求3个外援上场,还必须上U23球员,哪怕不需要上U23球员,除去3名外援之外,其余8名球员,几乎整个中超,能在西乙球队稳定踢上主力的中国球员,屈指可数,说得难听点,可能1个都不好找。参考张呈栋。

所以尽管中超有强力外援,明星外援,但剩下的8个人不如别人西乙球队。

如果说不需要按中超规则,中超所有外援都可以上,那么中超的一些豪门球队,是可以和西乙的球队拼一拼的。

首先西乙联赛和中超联赛谁更牛,这个“牛”的标准无法确定,类比起来显然有些困难。那么我就从我的认知角度来谈谈这两个联赛,当然我说的西乙联赛是次于西甲级别的联赛。

首先,如果从整体联赛考量,西乙远远超过中超水平,西乙联赛大致水平相当于西甲剔除巴萨、皇马、马竞这些豪门球队,大致相当位于,位列西甲中下游球队组成的联赛。那么这样的水平是否中超可以媲及?大家都可想而知吧!?

其次,中超单拿出一只球队,比如恒大、上港也确实能和西甲球队掰掰手腕,但是在往后的球队到中乙球队的水平,以断崖式的下降也不为过。因为中国足球人口就是这么少,支撑一个中超十几个球队也是勉为其难了。而西班牙的足球人口储备是足以支撑几个联赛的,何况人家还没有外援限制,西乙联赛的速率,技战术水平几乎没有下降,只是没有当下的明星和当下的顶尖高手罢了。

再有,中超也不是没有比西乙强的,中超的资金投入,球员的转会费,球员的工资远远超过西乙,甚至超过有些西甲球队。这也是有些资本愿意买五大联赛的球队,而不是投资中超的原因,因为不怎么省钱。

总之,我们国家在足球世界里是一个poor country,无论是什么级别的联赛和五大联赛都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不是危言耸听,只要是青训没有大规模的起色,足球人口没有大规模的爆发式的增长,这个pc现状是无法改变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起名难听的球队名称四个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